Peripateticism

Yuens' blog

View the Project on GitHub

header

《贸易打造的世界》读后感

贸易打造的世界这本书的副标题是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,作者是美国作家彭木兰,以及史蒂文托皮克。由黄中宪,吴莉苇翻译。

trade_create_world

这本书给我的直观感受是,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小东西,虽然不起眼,比方可口可乐以及马铃薯,象牙还有贝壳当然还包括茶叶,咖啡这些生活中的小东西,它们都有各自的历史,背后的故事,这些故事体现了在人类历史上很可能充斥了“奴隶”,“压迫”,“殖民地”等等字眼,但也在历史长河中一点点体现了在贸易中的价值与带给人们的作用,没有它们,可能现在我们还消费不起,反而这些商品很有可能是奢侈品的代名词。

写这个读书笔记,我是翻着目录来看的。也是对思想上的一个回顾,这次读书笔记不像往常:对特别感兴趣的页码进行记录,然后再每一页去回顾写下来。这样子有些慢。这次还是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记下什么吧。

一开始文章说的市场准则的形成,讲了福建人贸易网络,福建人是很早就出海经商做贸易的地方人。他们去一些海外的国家,提供了大量人力无论是种植园工厂,作为工人,亦或是码头或是船上的贸易。记得前一阵子有一个来自澳洲的小伙子,他说那边就有不少福建人。

再就是中国朝贡的制度,说到这里,我不禁就想到了鸦片战争,这本书中写道,鸦片战争其实迟早都会发生,只是借用鸦片这个容易上瘾的商品是打入了,打开了中国的大门。为什么会这样?是因为两个原因,一是在十六十七世纪茶叶咖啡,作为欧洲贵族的饮料。因为当时欧洲本地没有条件生产茶叶,大量的茶叶需要从中国进口,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(而咖啡,英国有自己的殖民地种植园,用于种植可可)。另一个原因是,欧洲列强们普遍认为中国清朝在很多地方上都比较不讲理,比方说,他们认为去见皇帝需要跪拜,这种很失身份,或者说太把自己高看了,认为清朝皇帝不把他们放在眼中,有贬低看不起别人的意思,也想给这种行为一种教训。

其实第二个,理由多少有些牵强,无论如何,他们都会找到打开中国大门的东西,让白银再回流回来。当然后来欧洲的东印度公司,在其他地方将中国的茶叶得以成功栽种,从18世纪左右,茶叶也有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的生产。

还有一个好玩的地方在于货币这种东西,我指的是纸币,在公元100年,中国就发行了自己的纸钞,然而这种东西传入欧洲也是1000年之后的事情。看来当时我们国家的贸易还是很发达。其实货币这种东西在很多地方都不同,可能比方之前说的,贝壳,茶叶等一些商品,在很多地方本身就作为交换别的货物的货币,如丝绸。当然后来银矿、金矿的发现,让墨西哥成为银币生产的大国,但是很奇怪在于,他们本国生产的银币随着大部分的进口,银币流往国外,本国反而银币越来越少,最后也随着开采,银矿基本开采没有了。当然后来发现的金矿,让金币也取而代之。用货物去交换而不是货币一直都存在,到21世纪中亚的一些国家尤其是盛产石油而贫瘠的国家,用石油去和别人做交换,用以换取进口商品或美元。

历史上最有名的公司,应该就属英国东印度公司了,它其实算是第一个跨国公司,且有自己的法人,在这之前很多公司有自己的生命时间,比方说大家共同出资去外地经商这个团队会有一个最终解散的时间,在这个解散时间前,这个商队都有用共同的一个商号进行商业贸易活动,在最后解散时,会按先前定义的利益分配进行最终的分配,虽然东印度公司也在一开始的时候有定下21年后解散,但他有法人,也有自己的股东,投资者,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利益,让这家公司的生命得以延长。

东印度公司为了使英国他们派出自己的人,去外地殖民更顺利地进行经商贸易,往往为了融入当地的社会与文化,不仅会与当地有权势的人狼狈为奸,更有的会娶当地的女人,作为自己的妻子,当然他们很可能已经在本地有了妻子,其实娶了当地女人做妻子的英国人,看不起当地人。但是他们通过这种方法,打入当地的文化,以适应更好的与他们进行交流,无论是语言抑或是文化,目的还是为了可以更好的进行贸易赚钱,本身当地的女子,也愿意和有权势的英国人结婚。当然,这也带来另一个问题,因为英国殖民者在当地生活,他们本身就不适应当地的生活,尤其是气候。虽然迎娶了当地的女人,但它们的寿命并不长,可能二三十岁就死掉了。当地的女人继承了他在海外赚的钱,有了更多的钱,可能在也会做贸易经商,甚至一生可能会有三四个英国男人作为其丈夫。女子继承了男人的钱,比英国男人更会打理商业运作,而且本身英国人也看不起商业买卖,这也给这些女子展现自己的机会。